“重庆模式”& 向创新转型

“重庆模式”& 向创新转型

中国西部经济发展:由量到质的飞跃

重庆经济发展浅析,建立基于创新的新经济模式

1.简介

图一:2002年-2014年中国及重庆GDP增长
数据来源:中国国家统计局
图片来源:周 (2018)

重庆市自直辖其至今已有22年,在过去的15年中,该市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增长,不仅创造了国内发展记录,同时也成为了国际上的成功发展典范。

在2017年之前,重庆连续15年实现了两位数的GDP年度增长。特别是在2018年,重庆成为仅次于上海,北京,广州和深圳的第五个创造GDP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(2,950亿美元)的城市。《中国简报》( China briefing )(Zhang 2019)指出,这一记录使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。但是,随着国家的发展趋势,该市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显著放缓。但其基于创新与研究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值得我们研究,以了解这一模式是否可以被应用到其他地区。

图二:国内生产总值前5名(超过2万亿人民币)
数据来源:地方政府统计
图片来源:Asia Briefing Ltd

2. 多年来的“重庆模式”

提出——几位学者都谈到了“重庆模式”,分析了近几年该市的经济发展情况(尤其是这种带有国家计划经济烙印的重庆模式,相比来说广东的模式更为开放(Zhou 2018,Lim & Horesh 2017a,Lim & Horesh 2017b,Mulvad 2015)。Lim&Horesh(2017a)指出,汪洋(2005年至2007年担任重庆市委书记,前任副总理,现任人民政协主席,自2017年以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)与时任市长的王鸿举,副市长黄奇帆携手,是第一个打造 “重庆模式”的人。

主要特征——Zhou特别强调了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:减税,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,启动高科技项目,增加政府投资及户籍制度改革。

图三:重庆地方政府主要支出占比
数据来源:中国国家统计局
图片来源:周(2018)

国家角色与户籍改革——财新指出,国有资产的价值(不包括中央控制的国有企业)从2000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.8万亿元。随后,王的继任者朝着同一方向前进:采用了“以国家为导向”的发展方式和城乡一体化框架,并着重进行了一些关键性的改革,例如从2010年到2012年,花费了1400亿元人民币(21.5美元)为200万居民建造了4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,并建立了“地票”系统(Lim&Horesh,2017a),这样,重庆通过提供城市户口而避免了人口的迁出。

图四:重庆市地方政府支出与全国总支出
数据来源:中国国家统计局
图片来源:周(2018)

政府支出——如图4所示,从2008年到2011年,重庆的政府支出整体有所增加。期间重庆提出了“五大重庆”的战略决策:即打造“平安重庆”,“宜居重庆”,“森林重庆”,“健康重庆”和“畅通重庆”。其中医疗和保健,城乡社区事务与交通行业获得了大量政府补贴。同时,该市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改革,并启动了在长江和嘉陵江上架设新桥的重要建设工程(Zhou指出,2010年,重庆市政府计划建造39座新桥)。

开放&建设新工程——多年来,重庆一直开放国内外投资,例如在2008年创建了“两路寸滩保税港区”。“西部大开发”战略一直将重庆视为的中心,得益于该战略的提出,重庆市的资本密集型产业、高科技产业与其他特定行业的“企业所得税”随后从25%降低到15%(自2001年起)。正如Zhou所言,在全球经济危机年代,由于偏远的地理位置和“以国内为中心”的经济形态,重庆成功避免了危机带来的苦果,而中国另外两个发展战略区:长三角与珠三角却不能幸免于难。

重庆市还建设了第三个国家级战略区——“两江新区”,这是全球主要的汽车与计算机制造中心。还计划建设“重庆-新疆-欧盟”跨大陆铁路,同时该市在2015年成为了雄心勃勃的”中国——新加坡政府间”项目的落户地。

变化——重庆也是中国国内最大受益于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城市,2013年至2015年间,政府在中国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上的支出达4亿元人民币(6000亿美元)。然而,自2016年以来,重庆市政府决定实行去杠杆化政策,显然是为了减少银行体系和公司部门的巨额债务水。固定投资的年增长率也因此下降,从2011年的31.5%降至2018年的6%。

近期重庆的经济增长放缓

图五:重庆的GDP和增长率
数据来源:重庆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
图片来源:Asia Briefing Ltd

正如《中国简报》所指出的,近年来,重庆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。尤其是占全市GPD总量40%的制造业,该行业的两个支柱产业: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的增长也有明显下滑趋势。由于当地市场的饱和以及其他六个关键行业,分别是计算机制造,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,设备制造,化学和制药,材料制造工业及消耗品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发展,汽车制造业在2018年遭受了沉重打击。

重庆2035与创新挑战

图六:重庆未来的愿景与支柱
图片来源:世界银行(2019)

正如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(世界银行2019年)中所述,重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其在1997年的人均GDP约为600美元,而城市化率是30%,而2016年其GDP已增至9000美元,而城市化率则达到了62%。现在,对于中国整个国家而言,对重庆市来说更是如此,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挑战:取得质的成果,要促进一种新的增长和发展模式,区别于过去的模式并为未来奠定基础。

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,重庆将在2035年建立基于五个支柱的发展战略:空间转型,连通性转型,创新转型,包容性转型和绿色增长转型。其目标是不仅为企业和公民创造一个动态、可持续的环境,而且要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城市。

从我们的角度来看,创新转型这一支柱尤为重要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未来重庆需要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支持其开发创新产品的发展模式。为了实现这一点,重庆需要进行研发投资,并为初创公司提供支持使其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,从而创造一个蓬勃而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。

在对重庆的“发展模式”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,我们将在下一期的《每周观察》中讨论重庆的“科学城” 项目,这一项目对该市的创新和转型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
作者:Marco Bonaglia 博马克


Please 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