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瓶新酒话渡轮

旧瓶新酒话渡轮

亲爱的读者朋友们,大家好。自朝天门来福士商场9月6日开业以来,热度不减,又恰逢中秋节,不仅仅是重庆本地人,很多外地人也蜂拥打卡,导致交管部门不得不出台临时管制措施,限制车辆进入渝中半岛并疏导人群。这不禁让我想到一种不会堵车的、重庆特有的交通方式——轮渡。

被老重庆人称为“过江船”的轮渡,曾是重庆人跨越长江、嘉陵江的唯一交通方式。在第十五期《重庆故事:“桥都”重庆》(Chongqing Story: Chongqing – The “Bridge Capital of China”)中我们曾提到,1966年主城区内第一座跨江大桥——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才建成通车,在这之前,人们只能依靠船只往来于两江四岸。

1938年,重庆成为陪都时设立了第一条正式的轮渡航线:渝中区储奇门——南岸区海棠溪。当时流传甚广的《轮渡歌》中唱到:“陪都形胜自天成,江水滔滔绕山城。唯我轮渡应运而兴,日夜服务便利民行。”足以说明当时轮渡在重庆的交通系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随后,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轰炸,在这期间,轮渡是重庆人民躲避轰炸、前往南山避难的交通“生命线”,亦是抗战物资补给的主要方式。建国之后,轮渡依然是重庆人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,重庆早期设立的工厂多在沿江地带,民众搭乘轮渡上下班是日常生活常态。后来,朝天门码头凭借着朝天门商品市场的吸引力,成为连接各条航线的中心,最辉煌的时候,轮渡公司以朝天门码头为起点,设立了19条航线,沿着长江上游可达马桑溪、下游可通长寿,沿嘉陵江上游可抵北碚,几乎串连起了整个重庆主城区。并且轮渡运行时间特别长,每日清晨五点即开航,直到晚上十点才收航,平均不到十分钟即可发船一班,每日平均人流量超十万人次,高峰期间的朝天门-弹子石轮渡一班船要搭乘数百名乘客,其拥挤程度堪比现在的轨道交通三号线。
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重庆以极快的速度建设陆运交通网,选择搭乘轮渡的人愈发稀少,因此航线数量逐步缩减,到最后,仅保留了朝天门-洋人街这一条航线。轮船公司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,近年来大力发展夜游长江、嘉陵江的旅游项目,俗称为“两江游”的邮轮,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从城市最低点——两江江面——欣赏山城夜景的新角度。

今年初,为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和打造新的旅游增长点,重庆市客轮有限公司不仅恢复了最经典的轮渡航线——朝天门-弹子石,还开通了大竹林——朝天门的观光渡轮,进一步为游客欣赏重庆美景提供了便利。轮渡,这一曾经仅服务于民生的传统交通工具,在新时代焕发了新光彩。

在以后的《重庆故事》中,我们将继续同大家一道从多角度探寻重庆。如果有任何您关心、关注的话题,请与我们联系:yangxin-zhang@qq.com,mo_surong@163.com

谢谢大家。

Please shar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