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,慈善和辛辣食物:一位音乐家在重庆的生活

本期的《重庆故事》,我们采访到了重庆音乐界的知名小提琴演奏家——郝晓睿Ray.

Ray你好,很高兴采访到你!首先,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下你自己吗?

目前我是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副教授,此外我还有自己的弦乐四重奏乐团。本科在四川音乐学院就读,2001年我去到英国参加一个夏令营,也就是那个夏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往海外留学 ,开拓自己的视野。由于之前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是德国人,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之下,我顺利进入到德国汉堡音乐学院学习。在德国汉堡留学期间,我从本科念到了博士,最终获得独奏家博士学位,并在一家管弦乐团任职。也就是在那些年,通过教小朋友拉小提琴赚些小钱,我发掘了自己对教学的热情。

到目前为止,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我前往多个国家举办过音乐会(包括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瑞士、荷兰、比利时、丹麦、捷克、克罗地亚、奥地利、西班牙、意大利)。此外,在学术著作上,我出版和发表的作品包括三本书以及五篇重要论文。

可以跟我们说说你与音乐的初次接触吗?是什么时候起你决定走上音乐的道路呢?

因为很喜欢电台传出的小提琴声,我五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。当本科被四川音乐学院录取后,我意识到我想要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音乐上。现在想来,将自己最大的爱好变成了工作,我真的很幸运。

在中国,尤其是在重庆,乐坛的情况大概是怎样的?古典音乐受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吗?

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今天的中国乐坛共同繁荣。现在的青少年通常听的是流行音乐,尤其是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,不过多亏了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,现在在网上找东西容易多了。现今嘻哈和蓝调等音乐也迅速发展,逐渐在受广大中国年轻人喜爱的音乐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,且由于其被划为直辖市的历史还不长,与其他城市相比,它充满了现代活力,且在很多方面都蕴含着更大的发展潜力。至于重庆的乐坛形态,很显然跟北京、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形态不同,目前重庆在中国的发展地位还比不上那些城市。

现如今在重庆,古典音乐正在慢慢被发掘,尤其是在小孩子和大学生之间,现在的小孩通常都会学习一两种乐器。重庆有五个剧院,还包括许多音乐俱乐部,大家都能到这些地方去感受现场音乐。实际上在这里几乎每个地方都能听到好音乐,但是总的来说,沙坪坝区又可以说是重庆乐坛的中心,这边有大量的音乐学校、练功房以及卖各种乐器的店铺。

我们都知道你也很喜欢意大利,学了意大利语,甚至还在意大利住过一段时间。在你看来,中意两国的古典音乐有什么共同点吗?区别又在哪里呢?

在德国留学的十年期间,我经常夏天跑到意大利去。我很喜欢这个国家,对它也非常了解。

但由于中国实在是地域广袤,各不同少数民族与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很难去拿哪一种传统音乐类型与意大利的对比。总之,中意两国的历史都源远流长,而历史是传统音乐的发展基础。此外,在许多优秀的意大利作曲家的经典歌剧作品中都能找到中国元素。

至于两者的区别,大部分中国的音乐作品都比较婉转深沉,相较之下意大利的音乐作品则更加浪漫激情。

目前有在准备和安排未来的工作行程吗?

目前我正在准备自己在中国的巡回独奏音乐会,与此同时也在做慈善。我是联合国丝绸之路智慧城市委员会授予的公益使者,因此我此次音乐会的主题将是“关爱自闭症”。同时,我与我的双城四重奏乐团也在筹备音乐会,希望通过这样的音乐会感染更多人让他们爱上古典音乐。

可以为我们大家分别推荐一首意大利歌曲和一首中文歌吗?

我最喜欢的意大利歌手是Mina,很喜欢她的唱法,她的音域很广,且演唱技巧独特。因此我推荐的意大利歌曲就是她的《Parole parole》,这首歌演绎的主题是Mina满口谎言的男朋友跟她说过的花言巧语。她看透了这些花言巧语并对此嗤之以鼻,称之为空话(歌曲名parole便是“话语”的意思)

中文歌我推荐的是李叔同的《送别》,李叔同是最早将西方音乐与艺术引入中国的先驱。《送别》曲调取自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作曲家所做的《梦见家与母亲》。我个人觉得最好听的版本是少儿合唱。

对于重庆,讲一点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吧

喜欢的当然是重庆各种各样的麻辣食物,不喜欢的便是重庆的人口太多了,经常到处都是熙熙攘攘。

Please share: